我在民國101年結婚,婚前八個月忙得焦頭爛額。
(訂婚、喜餅、餐廳勘驗、自助婚紗、喜帖設計、結婚、兩地婚宴節目設計排練等等)
理論上我應該沒時間管別的事情,但那年的三月份,
我從戴立忍導演的FB上面看到「士林王家」事件和懶人包。
看完以後我都火了,從此開始關注這些事情。
那是我第一次接觸所謂的「社會運動」,
即使我當下並沒有把「士林王家」和「社會運動」這兩組字眼結合起來。
因為在我看來,「士林王家」就是一個被政府和財團聯手欺壓的平民家族。
我能夠在第一時間連結起來的關鍵字是「不公不義」,而不是「社會運動」。
拎杯最討厭有人仗勢欺人了,尤其還是政府單位。
我就是看不過去。
但我也只能鍵盤吶喊而已。
除了網路分享相關文章並且痛罵以外,我無所作為。
我根本分身乏術而且完全不知道從何幫起。
我一個朋友看到了也聽到了我的想法,就說:
「為何要為陌生人感到生氣?這不能改變政府啊~
大家都習慣了台灣社會就是這樣喊喊而以無所作為,難道你要革命?」
在王家被拆掉第二天,我朋友說晚點會去現場,即使不知道能做些什麼。
也要讓王家知道:即使素昧平生,還是有人願意站在他們那邊。
那時候我心裡面有了一點什麼,鍵盤以外的感覺。
後來知道,那是一種感動,一種被台灣人特有的溫柔與堅持感動。
誰不知道,自古以來革命都是火爆的、血腥的、辛酸的。
但直到民國創立一百年以後,我才懂了這個「創立」有多辛苦。
我才由衷的體會到國父當年是什麼樣的心情,才知道看著國家擺爛有多痛苦,
才知道為什麼有些革命先烈明明年紀輕輕甚至剛成家要享受幸福,
卻願意投身槍林彈雨戰火之中,輸了一次又一次,死了無數條人命。
只為了成全一件「對的事」。
而且國父和革命先烈付出一輩子、付出燦爛的生命之後,所成就的還僅僅只是開端。
因為民國創立一百年後,國父的理念依然沒有在這片土地上被實現。
這很可悲,真的。
但我不認為就應該放棄希望。
不要因為習慣了所以就墨守成規,尤其當成規根本還是錯的。
並不是多數人都在做的事情,就一定是對的。
比如說:大多數人都政治冷感,或者過度偏激。
所以你就以為所謂的「政治」只有這兩種態度:冷感和過熱。
革命從來都不簡單,
那是一種醞釀、一種激盪、一種漣漪,還要加上極大的希望,才能成的一件事。
但有幸我們身在網路時代,資訊爆炸的年代,
這給了我們機會,讓革命這件事情變得溫柔而更有韌性與力道。